善待雞,才有好蛋
整理/林怡如 參考資料/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、上下游
2019/11/13
提及動物福利,多數人停留在貓、狗等常作為寵物的動物種類,然依據民國107年12月26日修正的「動物保護法」條文內容可知,動物保護法涵蓋的動物包括經濟動物、實驗動物、寵物及其他動物,亦即除了「同伴動物」外,尚有「農場動物」、「野生動物」、「實驗動物」等議題。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(以下簡稱「動社」)是一個非營利、非政府的民間組織,成立於1999年,以推動「人與動物、環境和諧互動」為宗旨。動社成立至今已20年,抱持著「動物在哪受苦,我們就去那裡!」的信念,為動物奔波。動社的行動與策略是務實的,立基於長期、深入的研究、調查與分析,佐以國內外相關專業組織的知識與經驗,提出有力、實際的發展方向。從公眾意識和輿論、政策施壓、立法遊說、教育推廣等各方面,逐步促進人們意識、行為及公共政策的改變,共創「人與動物、環境的和諧互動」。
台灣人每年吃掉73億顆雞蛋,但鮮少有消費者了解工業化產蛋鏈中,蛋雞的處境。產蛋的母雞,在能生產的時期,全時被關在一個大約A4大小的窄籠裡,這個大小的籠子容納一隻母雞已極不堪,目前台灣的養雞場為了可能的損耗,皆在籠內飼養2至4隻母雞。雞隻沒有休息、張翅的空間,為了取用籠子前方的飼料與水,互相踩踏、頸部羽毛脫落。雞籠的設計以細鐵條作為結構,便於雞隻排泄物通過,並前傾15度以利集蛋。雞隻常年生活在狹小、擁擠、不利站立、排泄物成山的環境中,健康狀況不佳,用藥在所難免。
上述養雞的方式稱為「格子籠」,台灣90%以上的雞蛋都是由格子籠飼養方式生產的。格子籠蛋雞極易有呼吸、消化、免疫系統及骨骼疾病問題,相對應的解決方式便是在飼料與水中投藥。台灣雞蛋末端抽檢比例不到百萬分之一,但仍能在如此低的檢驗比例下,檢驗出多種藥物殘留,可窺產蛋過程藥物濫用情形之嚴重。要由末端的抽檢保障食品安全根本是緣木求魚,應由養雞場的管理著手。
細看母雞在自然界中的行為,有一些行為與需求對母雞來說十分重要,如築巢、棲息高處、覓食及洗沙浴等。母雞在準備產蛋時,會想找一個隱密安全的地方築巢與產蛋,如此「就巢」行為的驅力甚至高過於覓食。故有些無經驗的母雞,在格子籠系統中因無法找到適合下蛋的環境,忍住不生蛋而生病或死亡。「沙浴」對雞隻身心健康亦扮演重要的角色,自然界中雞隻會挖沙坑,利用沙子清潔身體及羽毛、去除寄生蟲,放牧系統中便可見到母雞的沙浴行為,對雞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天性。雞的另一個重要需求是「棲息高處」,野生的雞夜間是棲息在樹上的,多數的鳥類也是。棲息高處給予雞隻安全感,並含階級概念。蛋雞的友善飼養即是還給蛋雞上述築巢、棲息高處、覓食及洗沙浴等權利。
基於公眾健康、動物福利及環境永續等科學研究,歐盟於2012年1月1日起,禁止境內農民以傳統格子籠(battery cage)方式飼養蛋雞,並立法規定所有市售雞蛋必須明確標示屬於何種飼養系統,讓消費者可以在平飼(Barn,即室內放養蛋雞)、放牧(free range,除室內房舍外,還提供蛋雞戶外活動空間)或有機(organic,放牧加上有機飼養)等蛋品間,做出符合食物倫理的選擇。世界各國亦開始制定政策,提出廢除「籠飼」的期程。
在動社的努力下,農委會於民國104年12月31日公布「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」,分別規範放牧、平飼、豐富化籠飼三種友善生產系統的基本設施與管理要項。如每隻雞應有長度15公分以上之棲架,提供巢箱供雞隻使用,規範每隻雞活動面積等,蛋雞於產蛋期間應全程飼養於所標示之生產系統內。依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:「國內通過農產品生產驗證者,應標示可追溯之來源;有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公告之生產系統者,應標示生產系統。」即國內合格之雞蛋產品應標示出來源牧場,符合「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」者,則應同步標示其生產系統為豐富籠、平飼或放牧,未標示者則一律為格子籠,以方便消費者辨識。
蛋雞飼養系統與動物福利條件一覽表。(資料來源/友善雞蛋聯盟網站)
台灣要步向終結格子籠的目標,除了從政府法規、生產端推動外,消費者扮演絕對的關鍵。動社除了為友善蛋農提供生產建議、稽核外,更積極替蛋農找通路,否則友善雞蛋滯銷,一切都將徒勞無功。2018年,家樂福賣場明確宣示未來將100%提供非籠飼雞蛋,兼顧消費者健康與動物福利,也使蛋農更有信心投資轉型。
蛋雞的動物福利議題不僅止於此,還包括為了避免雞隻互啄造成損失的剪喙、壓榨剩餘產量的強迫換羽,以及小公蛋雞的淘汰等。其他的經濟動物也有各自的動物福利議題,如豬隻的活體拍賣過程、乳牛熱緊迫與牛床的設置等,都是未來努力的目標。
曾聽過日本「木之花」生態村,澆水與採摘時都會與植物對話,食物更為甜美;亦聽過野菜因在自然界中堅毅生存而留下,便含較強的能量。以上雖似為無稽之談,但仍不失幾分道理,依此也可以理解身心健康之母雞所產的蛋,或能提供我們基本營養之外的能量傳輸。台灣人一人一年吃掉近三百顆蛋,雞蛋市場幾乎全由國內供應,好的雞蛋來源應是全民關注的議題,透過消費習慣的改變,加以政府、蛋農、通路面的相應行為,才能讓好蛋進到每一家的餐桌。
2017年,動社串聯友善飼養的蛋農組成「友善雞蛋聯盟」,除了輔導蛋農友善飼養,亦提供消費者消費選擇的參考。「善待雞才有好蛋」,生活中各個面向的需求,都可以透過這樣的思維,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留言
張貼留言